【潛水新手必讀】墾丁水肺潛水安全全攻略:預防潛水夫病|心海潛水

March 29,2025
P1010330

潛水不再怕!墾丁心海潛水教練團隊深入淺出解析減壓病(潛水夫病)原因、症狀與預防,助您輕鬆考取水肺潛水證照,暢遊海洋

發布時間:2025-03-29 最後更新時間:2025-03-29

 

您是否曾夢想潛入那片神秘的蔚藍,與五彩斑斕的熱帶魚共舞,探索深藏海底的古老沉船?參加潛水證照、潛水考照或水肺證照課程,是實現這夢想的起點。然而,如同所有探險一樣,潛水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其中最需要潛水員重視的便是潛水夫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 DCS),又稱減壓病。位於熱情洋溢的墾丁,心海潛水以「潛入你心」為使命,承諾提供最安全、溫暖、有趣的PADI證照課程,讓您在專業指導下,安心學習水肺潛水的每一個細節,遠離潛水夫病的威脅,真正享受想學好水肺的樂趣,安全地開啟您的海洋探索之旅。
 

參考資料

Disclaimer: 本文僅供參考,潛水前請務必接受專業訓練並遵循當地安全規範。如有健康疑慮,請諮詢醫療專業人士。

 

2.1 減壓病的科學定義與潛水活動的關聯

潛水夫病,學名減壓病,是一種因潛水過程中身體組織吸收過多惰性氣體(主要是氮氣),而在上升過程中因周圍壓力快速降低,導致這些氣體在體內形成氣泡所引起的疾病。這些微小的氣泡可能在血管中形成栓塞,壓迫神經組織,甚至對大腦、脊髓等重要器官造成嚴重損害。對於所有渴望參與水肺潛水證照課程或對水肺潛水充滿好奇的朋友來說,了解減壓病的科學定義及其與潛水活動的緊密關聯至關重要,這是確保每一次潛水安全的首要前提。

2.2 為何潛水員需要了解潛水夫病?安全潛水的重要性

無論您是準備報名潛水證照課程的潛水新手,還是已經擁有豐富經驗的潛水愛好者,潛水夫病都可能在您不遵守安全潛水規範的情況下發生。心海潛水的資深教練團隊特別強調,這不僅僅是深度潛水才需要擔心的風險,即使是進行較淺的休閒潛水,如果上升速度過快或者沒有按照規定進行安全停留,同樣可能引發潛水減壓病。因此,學習如何有效地預防、辨識和應對潛水夫病,是每一位希望取得潛水證照的潛水員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3.1 潛水物理學:壓力與氣體溶解的奧秘(亨利定律的簡明解釋)

潛水夫病發生的核心原因與基本的物理學原理息息相關,其中最關鍵的便是亨利定律。簡單來說,亨利定律闡述了在特定溫度下,氣體在液體中的溶解度與液面上該氣體的分壓成正比。當您潛入水下,隨著深度的增加,周圍的壓力也隨之增大。您呼吸的壓縮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氮氣(約佔79%),在高壓環境下,這些氮氣會更多地溶解到您的血液和身體組織中。當您開始上升返回水面,周圍壓力逐漸降低,原本溶解在您體內的氮氣會慢慢從您的身體中釋放出來,並通過呼吸排出體外。然而,如果您的上升速度過快,周圍壓力驟然降低,溶解在您體內的氮氣就會因為壓力變化過於迅速而形成微小的氣泡,就像突然打開一瓶劇烈搖晃過的汽水一樣,這正是導致潛水夫病的直接原因。這是所有想學好水肺的朋友都應該理解的科學原理。

3.2 潛水中的高風險因子:深度、時間、上升速率——安全潛水的三大關鍵

以下是在潛水過程中顯著增加潛水夫病風險的主要因素:

  • 潛水深度與時間: 您潛入的水越深,停留的時間越長,您的身體就會吸收越多的氮氣。例如,在墾丁著名的後壁湖潛水訓練區域進行深度潛水時,務必嚴格遵守潛水計畫中規定的最大深度和潛水時間。
  • 過快的上升速率: 這是導致氮氣在體內形成氣泡的最常見原因之一。國際潛水組織普遍建議的上升速率應控制在每分鐘9米(或每分鐘30英尺)以內。
  • 重複潛水: 在短時間內進行多次潛水,特別是沒有給予身體足夠的時間來排出前一次潛水所積累的氮氣,會顯著增加潛水夫病的風險。因此,在規劃墾丁多日潛水行程安全規劃時,必須仔細考慮每次潛水之間的間隔時間。

3.3 生理條件與環境影響:您的身體和墾丁海域都在說話

除了潛水操作本身,您的個人生理條件以及潛水環境的特性也會影響潛水夫病的風險:

  • 生理條件: 脫水、過度疲勞、肥胖、年齡較大以及患有某些潛在的健康問題(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或開放性卵圓孔等)都可能使您更容易受到潛水夫病的影響。
  • 環境影響: 恆春半島擁有豐富多樣的潛水地點,例如萬里桐和後壁湖。這些潛點的水溫、水流和深度各不相同。較低的水溫可能會減緩您的身體排出氮氣的速度,而較深的潛點則意味著您將暴露在更高的壓力下,從而吸收更多的氮氣。心海潛水經驗豐富的教練團隊深諳墾丁各個潛點的特性,能夠為學員提供量身定制的安全建議,確保您在盡情享受墾丁潛水的樂趣時,也能將安全放在首位。

 

及早辨識潛水夫病的症狀對於及時採取正確的處理措施至關重要。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度,潛水夫病通常被分為兩種類型:

4.1 輕微(Type I)症狀:不可忽視的早期警訊(關節、皮膚、疲勞)

  • 關節疼痛: 這是最常見的症狀,通常出現在肩膀、手肘、膝蓋和腳踝等關節部位。疼痛的程度可能從輕微的不適到難以忍受的絞痛不等。潛水後出現的潛水後關節疼痛應被視為潛在的早期警訊。這種疼痛可能感覺像深層的痠痛、鈍痛,甚至是難以名狀的不適感。
  • 皮膚變化: 您可能會注意到皮膚出現紅疹、瘙癢、麻木、感覺異常,或者出現類似「跳蚤咬」的小紅點或斑塊,醫學上稱為輕微減壓病皮膚斑點症狀。
  • 異常疲勞: 超出正常潛水後疲勞程度的極度疲倦感也可能是輕微潛水夫病的症狀之一,有時會伴隨全身無力。

4.2 嚴重(Type II)症狀:可能危及生命的警報(神經、呼吸、內耳)

  • 神經系統問題: 更嚴重的潛水夫病會影響您的神經系統,導致肢體麻木、刺痛感、肌肉無力,在極端情況下甚至可能導致癱瘓或大小便失禁。這屬於嚴重減壓病神經症狀,需要立即尋求緊急醫療救助。
  • 呼吸困難: 胸部疼痛、持續咳嗽、呼吸急促或感覺無法吸入足夠的空氣,都是需要高度警惕的嚴重症狀。
  • 內耳影響: 您可能會感到頭暈、眩暈、耳鳴,甚至出現聽力下降等症狀,例如潛水後頭暈耳鳴警訊。

4.3 潛水後24小時觀察:守護您的潛水安全

潛水夫病的症狀通常在潛水結束後的數分鐘至數小時內開始顯現,超過90%的病例會在24小時內出現症狀。因此,密切關注潛水後需警惕的身體異常信號至關重要。即使只是輕微的不適或異常疲倦,也不應掉以輕心。心海潛水強烈建議所有學員在潛水後至少進行24小時的自我觀察,一旦出現任何可疑症狀,應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預防永遠是應對潛水夫病最有效的方法。遵循正確的潛水程序和嚴格的安全指南,可以顯著降低潛水夫病的發生風險。

5.1 精準掌握免減壓時間(NDL):安全潛水的時間界線

免減壓時間(No-Decompression Limit, NDL)是指在特定的潛水深度下,潛水員可以直接安全地上升到水面而無需進行減壓停留的最長潛水時間。學習如何正確使用潛水電腦錶或減壓表來計算免減壓時間是什麼及如何計算,是所有參加潛水證照課程的學員必須掌握的核心知識。心海潛水的專業教練會在課程中進行詳細的講解和示範,並指導您根據您的潛水計劃嚴格遵守NDL。

5.2 正確執行安全停留:水下額外的安全保障

在結束潛水並開始上升的過程中,強烈建議在水深5米(約15英尺)處進行3-5分鐘的安全停留。如何正確執行水下安全停留?關鍵在於在停留期間保持良好的中性浮力,避免在水層中上下浮動。心海潛水的PADI證照課程將提供充分的實際操作訓練,確保您能夠熟練掌握這項至關重要的安全技巧。

5.3 溫和的上升速率與精確的深度管理:與壓力和平共處

保持緩慢且穩定的上升速率對於預防潛水夫病至關重要。國際潛水組織普遍建議的上升速度應控制在每分鐘9米(或每分鐘30英尺)以內。同時,在潛水過程中,應始終避免超過您計劃的最大潛水深度。許多墾丁深潛後出現關節疼痛原因都與未嚴格控制上升速率有關。心海潛水經驗豐富的教練會在潛水過程中密切監控您的上升速度,並引導您逐步適應水下壓力的變化。

5.4 潛水後的健康生活:飛行、補水與休息的科學

  • 避免高空飛行: 在潛水後應避免立即搭乘飛機。一般建議,單次潛水後至少等待12小時,而多次潛水或深度潛水後則應等待更長的時間(通常為18-24小時,甚至更長)。潛水夫病與高空飛行間隔多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安全問題,請務必牢記。
  • 保持充足水分: 脫水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不利於身體排出溶解的氮氣,從而增加潛水夫病的風險。因此,在潛水前、潛水期間和潛水後都應多喝水,保持身體水分充足。
  • 避免劇烈運動: 潛水後應避免進行劇烈的體力活動,因為劇烈運動可能會促進體內微小氣泡的形成。建議您在潛水後進行靜態休息。

 

即使您已經採取了所有的預防措施,萬一您或您的潛伴出現潛水夫病的症狀,冷靜應對和及時採取正確的處理措施仍然至關重要。

6.1 初步評估與緊急急救步驟:第一時間的黃金行動

當您或您的潛伴出現潛水夫病關節疼痛與一般肌肉痠痛區別不明顯時,應立即停止任何潛水活動,並對症狀進行初步評估。心海潛水的專業教練建議您採取以下步驟:

  • 仔細觀察症狀的發展情況,判斷症狀是否正在持續惡化。
  • 讓患者平躺休息,避免站立或隨意移動,以減少體內氣泡的進一步擴散。
  • 盡可能保持患者溫暖,避免失溫。

6.2 氧氣急救與專業醫療轉介:為生命爭取時間

提供100%純氧是潛水夫病的首要急救措施。吸入高濃度的氧氣可以幫助縮小體內的氮氣氣泡,並加速氮氣從身體中的排出。心海潛水的潛水中心配備有專業的氧氣急救設備,並且我們的PADI證照課程中會教授學員正確的氧氣急救方法。一旦您確認或強烈懷疑是潛水夫病,應立即聯繫專業醫療機構,告知情況並尋求緊急醫療協助,進行高壓氧治療。高壓氧治療是目前治療潛水夫病最有效的方法。

6.3 心海潛水的緊急支援網絡:您在墾丁最可靠的後盾

心海潛水深知潛水安全的重要性,我們與恆春地區的專業潛水醫療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夥伴關係,旨在為我們的學員提供最完善的緊急救援通道。在發生緊急情況時,我們將確保您能夠在墾丁地區緊急救援資源的支持下,迅速獲得最專業的醫療治療。我們的合作醫療機構資訊如下:

恆春潛水醫療

地址:屏東縣恆春鎮砂尾路32-1號

電話:08-8866110

 

7.1 PADI認證課程的嚴謹安全體系:從入門到進階的全面保障

心海潛水提供的PADI各級別潛水證照課程,都將潛水安全置於首位。我們的PADI減壓理論課程,全面涵蓋了潛水夫病的成因、預防措施、症狀辨識以及緊急處理流程等各個方面。我們將深入的理論知識與豐富的實際操作相結合,通過模擬演練等方式,確保每一位新手在取得潛水證照的過程中,都能夠從基礎開始紮實地掌握安全潛水的各項關鍵技巧。我們的教練團隊均持有PADI專業潛水教練資格,並定期接受最新的安全培訓,確保教學內容的專業性和時效性。

7.2 資深教練團隊的專業與熱忱:豐富經驗,值得您的信賴

心海潛水擁有一支由經驗豐富且持有專業認證的教練組成的優秀團隊。我們的教練不僅具備PADI各級別的認證資格,更累積了多年的實際潛水和教學經驗,對於後壁湖多日潛水行程安全規劃以及墾丁當地海域的各種獨特特性都非常熟悉。他們將以其專業的知識、豐富的經驗和對潛水運動的熱忱,為您提供最安全、最專業的潛水指導,讓您在安心的環境下享受潛水的樂趣。

7.3 「潛入你心」的承諾:安全、溫暖、有趣、永續的潛水體驗

心海潛水的品牌使命是「潛入你心」,我們的核心宣言是「以人為本的卓越服務」。我們始終致力於消解您的緊張情緒,為您營造一個安全、溫暖、有趣的學習環境,並以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與人與海洋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為己任。選擇心海潛水,您不僅僅是學習潛水技巧,更是加入了一個充滿熱情和專業精神的大家庭,與我們一同探索海洋的奧秘,感受潛水的魅力。

 

Q1:潛水夫病和醉氮有什麼不同?

A:潛水夫病(DCS)是由於潛水後減壓不當,導致體內形成氮氣氣泡所引起的疾病,其主要影響是物理性的氣泡形成。而醉氮(Nitrogen Narcosis)則是在深潛時,由於高壓環境下氮氣對神經系統產生的麻醉作用,導致潛水員意識模糊或判斷力下降,其主要影響是神經系統的功能。兩者的成因、症狀和處理方式都有顯著的不同。
 

Q2:潛水後如果感覺關節疼痛應該怎麼辦?

A:如果您在潛水後出現關節疼痛,首先應立即停止任何潛水活動,並充分休息。如果疼痛持續或加劇,或者伴有其他不適症狀,請務必及時聯繫專業醫療機構尋求幫助。心海潛水提供24小時的支援服務,以確保您的潛水後關節疼痛原因能夠得到及時且妥善的評估和處理。
 

Q3:安全停留和減壓停留有什麼區別?

A:安全停留是一種在上升過程中建議進行的預防性措施,通常在水深5米處停留3-5分鐘,目的是幫助身體更有效地排出多餘的氮氣,降低潛水夫病的風險。減壓停留則是在潛水超過免減壓時間後,必須在特定的深度和時間進行的停留,以確保體內積累的氮氣能夠安全地排出,避免形成氣泡。心海潛水的課程會詳細講解這兩種停留方式的應用時機和具體操作方法。
 

Q4:潛水夫病的治療費用大概是多少?是否有相關的保險可以投保?

A:潛水夫病的治療費用因醫療機構、病情的嚴重程度以及所需的治療方案(例如高壓氧治療)而異,高壓氧治療的費用通常較高。強烈建議您在參加潛水活動前,考慮購買涵蓋潛水意外傷害的保險,以便在不幸發生意外時能夠獲得及時的經濟保障。
 

Q5:為什麼潛水後需要觀察24小時?

A:因為大多數潛水夫病的症狀會在潛水結束後的24小時內顯現出來,密切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可以幫助您及早發現潛在的問題,並及時就醫,從而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安全潛水的核心理念建立在充分的知識、周密的潛水計劃以及對安全規範的嚴格遵守之上。心海潛水始終堅信「預防勝於治療」的原則,我們鼓勵所有學員在取得潛水證照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和實踐安全潛水的各項技巧,從而享受安全、愉快且充滿探索樂趣的潛水體驗。

立即報名參加心海潛水的PADI證照課程,開啟您的安全潛水之旅!歡迎隨時聯繫我們,了解更多關於潛水考照流程和課程的詳細資訊。

心海潛水中心

地址:屏東縣恆春鎮砂尾路32-1號

電話:08-8866110

網站:心海潛水

 

症狀類型 常見表現 應對措施
輕微(Type I) 關節疼痛(可能像深層痠痛或鈍痛)、皮膚瘙癢、紅疹、異常疲勞 停止潛水,給予氧氣,密切觀察症狀,充分休息,必要時尋求醫療建議
嚴重(Type II) 麻木、刺痛、肌肉無力、呼吸困難、胸痛、頭暈、眩暈、耳鳴、聽力下降(極端情況可能癱瘓或大小便失禁) 立即停止潛水,給予氧氣,保持患者溫暖,並立即聯繫醫療機構進行高壓氧治療,爭取黃金救援時間。

 

 

  • 潛水前: 確保身體健康狀況良好,避免飲酒和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的睡眠。
  • 潛水中: 始終與您的潛水夥伴保持聯繫,嚴格遵循教練的指導,保持緩慢且穩定的上升速率。
  • 潛水後: 多補充水分,避免進行劇烈的體力活動和立即搭乘飛機,建議靜態休息至少24小時。

潛水冷知識:壓力無所不在——不只潛水員需要注意

您或許知道潛水夫病主要影響潛水員,但事實上,任何暴露於快速壓力變化環境中的人都可能受到影響,例如高空飛行員、在加壓環境中工作的隧道工人以及在高壓艙接受治療的患者。這提醒我們,無論在何種環境下,科學地管理壓力變化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都至關重要。

 

 

潛水報名行動呼籲

關鍵字搜尋

訂閱電子報

姓名
E-mail

文章目錄

TOP